互联网工业:从石油到流量

网裕科技

2017年09月11日

  互联网已经越来越稳定。共享经济产品入口都被折叠在微信和支付宝的扫一扫里,人工智能领域还没有从巨大的泡沫中诞生出足够成熟的产品。互联网已经太稳定了,稳定到最近一年的时间,我除了游戏下载的所有APP都是为了体验功能而不是自己使用。

  在互联网早期,人口红利带来的廉价流量让从业者更关注规模而不是效率。而在今年,产品经理们越来越多地被问到你的项目有什么收益,越来越的的CEO被问到你的产品怎么赢利。互联网越来越像传统行业。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开始把DAU和PV的指标换算成了ROI。

  生产 vs 产品

  《经济学》中的对生产的定义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动,或是将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造产品的活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投入的是人员、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产出的是产品。如果生产的商品是市场需要的商品并且卖出一个好的价格,那么这个企业就可以赢利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

  在产品设计中,同样也有投入和产出。所有的产品开发和运营活动都是生产的过程,产出是使用的用户处获得价值。对于电商而言,是获得毛利;对于资讯而言,是获得广告收入;对于游戏而言,是获得用户购买。

  在生产初期,因为厂房建设、资本投入、打开市场等活动,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亏损期,对于产品而言早期也是需要大量的投入的亏损期。而、但无论是传统工业品还是互联网产品,最终的目标就是在整个项目周期中获得利润。

  营销 vs 投放

  传统工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个工业品的成本构成也在变化。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销售出去,这个阶段商品的成本主要是为了生产这个商品投入的资源。在生产力提高之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占领了用户心智的产品才能成功,工业品的价格成本中渠道费用和营销费用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早期互联网中,产品靠口碑和一些廉价流量的增长可以做的很大,产品的主要投入就是产品开发和运营成本。现阶段随着市场的成熟,开发一款产品的成本已经不是很高,产品的增长越来越依赖流量的采买和市场的投放。一个产品要成功,需要的是持续的找到廉价的流量和提高用户的留存。

  供应商 vs 内容作者

  石油在工业发展之前只能作为燃料,价格低下。随着工业发展,石油可以通过化工业产生现代工业品,于是石油的价格变贵了。

  在传统行业中,内容只能通过出版变现,于是内容价格低下。现在内容可以广告变现、可以让用户直接付费,于是内容的价格也开始边贵。前段时间头条签了300个知乎大V闹得沸沸扬扬,不过是有更高生产力的企业对内容作者的一场采购而已。

  公众号做到上万粉丝就可以收取上千的广告费,这个价格显然是过高的。如果一个牛奶厂发现奶农的产奶的价格太高,就必然会想办法工业化养牛产奶。大量为信息流提供文章的工作室已经产生。从前有给牛喂三聚氰胺的奶农,现在有抄袭洗稿的作者,商业逻辑一脉相承。都是为了产量和效率。

  石油 vs 流量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无数的工业品以石油炼油厂作为起点,经过多层加工进入人们的生活。每一个重要的原油产地都被大国关注、甚至不惜发起战争。在互联网中最核心的是流量,是用户的注意力。无论什么产品,起点都是获得用户的注意力。在一些天然会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流量入口,巨头们也大量投入进行争夺。

  搜索、熟人IM、浏览器、电商平台、应用市场、信息流,每一个流量入口都吸引着用户大量的注意力。任何一个场景的垄断都意味着巨大的利润。获得的流量既可以通过深加工自己变现,也可以直接卖给下游供应商。在这个流量市场既有广点通、阿里妈妈、百度凤巢这种流量供应商、也有第三方平台通过低价批发高价卖出的方式赚钱的中间商,也有渴望产品增长的流量买家。

  腾讯将QQ和微信的社交体系产生的流量注入批量生产的腾讯游戏中,为腾讯获得巨大的利润。唯品会每天花费数百万的用于推广,一百多买到一个新客,在这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中获得获得更多的利润,维持着自己的增长。今日头条一边装机、一边打广告获得新的流量,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信息流系将流量以更高的卖给其他企业,一方面获得利润,一方面获得增长。

  最值得额外说一句的就是今日头条,个性化推荐算法对流量的高效分发就像传统行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样,这样的进步可以在竞争中取得关键性优势。

  最后:工人 vs 从业者

  互联网最终还是回归了商业的本质,在这个产业中的从业者,如果不能为互联网的生产环节提供价值,则就可能被淘汰。机床淘汰了只会手工制造的工人,数控机床会淘汰掉只会机床的工人。好在传统行业这个更新换代需要很长时间,但互联网行业这个更新换代的速度却很快。西二旗和望京永远都是年轻人为主、

您的浏览器有点过时了,赶紧去升级一下吧!

预约咨询